尽管2008鞍钢MNT1延迟兑付虚惊一场,但10中关村债发行人之一偿付困难是否中国债市危机的预演?整个债市是否在酝酿系统性信用风险?鞍山钢铁乌龙违约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首例风险事件,这表明债券市场的风险是确实存在的,投资者不可忽视。
一、海外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基本规律在1890—2007年长达120年的历史中,美国房市崩盘仅发生过两次:一次是在一战前至二战结束,房地产整体疲弱。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拥有数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可在必要时用来弥补财政的不足。
如择机调整限购政策范围,重点限制境外和非居住的外地投资者投机性购房。美国次贷危机的起源,是金融机构给不具备购房能力的人放贷,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杠杆工具使经济整体负债率急剧上升,最终资不抵债。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居民和企业大量卷入房产和土地投机活动之中。只要房地产市场经过了实质性调整,就可能吸引一定的刚性需求买家阶段性进场。2010年房地产增加值就已占GDP的5.56%,加上建筑业增加值合计占比更是高达12.22%。
2011年三季度,中资银行加权资本充足率达12.3%,拨备覆盖率达270.7%,核心资本和拨备总额超过6万亿元。2.以鼓励消费、抑制投机为目标,适度调整房地产调控方式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稳中求进方针,在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基础上,宜适度调整房地产调控手段。第一从中国历史看,明代是中国资本[4.39 0.00%]主义萌芽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1927-1937年,就是北洋政府倒台、蒋介石北伐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一直到抗战前这段时间,但那代民营企业的财富都没有传承下来,在1945年以后的战乱中民营企业损失很大,再加上1956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家被迫把财产都裸捐了。
在税务局没弄清之前,需要先押一笔钱,打完官司再说。它有四步程序:第一步是学习动员,搞一个运动时,先说这件事很伟大,提升士气,似乎不搞不行。除了税收,目前财富继承人也是个很大的问题。现代家庭中孩子数量比较少,传承当中风险在加大。
庙里头还得有人,就是传承的人,也叫布道者。所谓养孩子,孩子小时候都是光着屁股出来的,看不出什么差别,十年之后,你会发现这家孩子跟那家孩子就不一样,气质不同,这是由味道、状态、相貌、语言等综合起来的肉体以外的品牌特征,是靠一天天的时间养成的。
一个是对内透明,公司没有什么需要隐瞒大家的事。富人的财产早晚是大家的,如果都是这种制度,富人挣再多的钱,穷人也无所谓,反正你最后信托给公益基金,你的后代也就拿着比我工资略高一点的收入。多数情况下,所作决策是60?80分,最差的决策不低于60分,最好的决策不高于80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传奇,有利于连续的正向积累。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华盛顿一样成为万通的开启者。
训练中得有经典,哪怕五页纸,比如《道德经》的五千字。一个好公司的股权设置,大股东应该在30%?40%之间,另外还有其他股东、小股东和散户,这样比较容易作出接近80分的决策。她说团委书记非常有意思,开始她并不是很想做,后来成都团市委来动员她,这样的话她就做了。按照传统规矩,大哥什么时候都得坐中间,你看萨达姆、金正日的照片,哪个时候他们都在中间。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使用信托的方法比较好,把财产做个信托,通过专业团队来管理,使子女变成受益人,但不成为经营者。私人公司的老板可以拿十万、上百万现金去搞定人,但我不行。
董事长做的事情也在大家约束之下,包括我每次报销,大家都可以看董事长是不是自律的。制度选人就是根据第三方规则在透明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每个人都有进入的机会,对最后胜出者大家才是服气的。
我说最近这段时间你好像找到了感觉。比如曾经是台湾首富的一位大佬花了20年时间,在活着时就把股权传给子女,这样不管离婚或遗产税都躲了过去,但媒体都在批评他。股权或其他财产的转让也要交税。另外,比如你把财产转到美国,美国遗产税是50%,比中国执法、税务还严,而且它在全球征税,就算以后你在中国炸个油饼,都得在美国交税。究竟要传承什么?其实这个属于价值观和体制的范畴。俩人一看不行,不如在中国和解。
比如杰克•韦尔奇离婚签的协议就极其具体。所以我有时会和他们的家长讲,就让他们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企业治理有机毁人亡和人机分离两种模式。制度选人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
公益有公益的法律规范,私人有私人的游戏规则,上市公司有公众公司的规则,这样以后也不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因为在黑暗当中,人容易把事情或对方往坏里想。
另一个大佬家也是,第二代直接人工受孕,一下生三个孩子,孩子们连妈是谁都不知道。现在香港有很多富豪在设计这样一种制度,但生前处理资产的转移问题,在大陆还不是很普遍。第二步就是对照检查,这么伟大的事看你做得怎么样,结果发现哪都没做好,离组织的要求太远,内心极度不安,深度忏悔。她说觉得自己想明白了,然后就去做了团委书记,因为觉得只有跟新希望集团下面的年轻人建立起更好的沟通,将来才能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
结果纠错成本也高,因为谁也不敢对大哥说不,看着车毁人亡,大家除了表示同情、悼念,毫无办法。第二,再来看公司治理。
决策扯皮要花成本,一个政策、法案的讨论通常要一到两年,美国的国会电视台天天在播,决策成本很高,但执行成本低,因为大家都扯完了,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几年下来,我发现刘畅跟上一代的企业家多数都已很熟悉,同时也变成了民营企业第二代当中的核心人物。
比如巴菲特,我不认为他在道德上会比我们更高尚,如果将财富全留给后代,他要交遗产税,那他所持的股票就要全部卖掉,公司立即不值钱。民营企业如果把自己的事业分成营利事业、私人公司、公益事业这样三部分,组织功能就比较完善了,系统之间才会有跟外部世界的正常接口。
所以股权相对分散、透明的董事会加上合理治理、外部监督,这样的公司财富往下传承成功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大部分民营企业不是这种情况。但我们看到的永远是遗憾和不满意,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不可能拷贝出同样的人。这也像腌咸菜,放进去是白菜,弄了点卤,拿个石头压着,盖上盖子,一个月后拿出来就成了泡菜,比白菜好吃。单细胞的组织,生命力都很弱,但如果多细胞组织很多功能混在一起,界限不清楚,也会很乱。
我现在发起了六个公益基金活动,还能跑得过来。假定你的治理结构完全私人化,私人占50%以上的股份,属于集权决策模型,如果正确的决策按100分满分算的话,那他经常会作出从负90分到正90分的决策,太跳跃,很不稳定,正确的概率不高。
其次,由于治理结构规范,我们有董事会、监事会、职业经理人,机构是完全透明的,按公司设计的流程我轻易拿不到钱。这样财富的所有者跟社会之间的矛盾就会减少,形成普通民众跟财富创造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达成财富所有者、企业家与社会的和解。
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系统有效,积小胜为大胜。他下边是人,比如十二使徒,经典、信念通过具体的布道者来传承。